周冰倩
(南通大學 226019)
摘 要 :倪瓚為元末明初著名的詩畫家,其繪畫以筆簡意幽、古淡天然為后人稱道,其詩亦頗可諷詠。繪畫題跋是元末文學的一朵奇葩,以倪瓚繪畫題跋為中心,一則可了解元末明初詩畫發展的軌跡,二則也可從中窺見倪瓚的交游圈及元人群像,解讀元末文人心態隨社會流轉而變遷的事實,進一步考察文人交游對文學嬗變產生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 :倪瓚 ;文人交游 ;詩畫 ;題跋
作者簡介 :筆者為南通大學 2018 級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文學方向的研究生。
[ 中圖分類號 ] :I206 [ 文獻標識碼 ] :A
[ 文章編號 ] :1002-2139(2020)-02-104-01
倪瓚,初名珽,字元鎮,號云林生,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并稱“元四家”。今江蘇無錫人,倪瓚早年優渥的家世為其畫風奠定基礎,孤傲清高。28 歲那年,倪瓚開始接掌家族事務,在此期間,倪瓚建造了清閟閣,用以結交友人、收藏文物。中年因社會動亂的影響,風格轉為孤僻沉郁,并增添社會現實性。1368 年明朝初立,倪瓚為躲避迫害,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此期作品多是感嘆思家歸鄉,孤寂絕望。1374 年倪瓚于冬日某天離世,時年 74 歲。
題跋于宋代萌芽,多用于政治宣教,到了元代因異族統治及元曲元詩的內部滋養,文人多傾向于在題款處加上心得體會。元末明初,雅集逐漸衰落,題款順勢而起,成了文人同聲相和的一種新媒介。倪瓚作為元末著名的詩畫家,經常和友人進行詩畫酬唱,表白情誼。這些友人對倪瓚的人生和創作都產生影響,本文擇其重要的友人簡單分類,一窺倪瓚的交游圈。
(一)詩畫名家:黃公望,趙孟頫等人
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全真派道士,著有《富春山居圖》,長倪瓚 32 歲。1349 年,黃公望作《楚江秋曉圖》,倪瓚在其上賦五言詩,并云“清閟閣中更得一老友矣”。黃公望還為倪瓚花費十年之久創作了《江山勝覽圖卷》,并題云:“惟云林能賞其處為知己。”黃、倪兩人沒有因年齡而產生差異,反而在藝術上更趨于默契。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著有《松雪齋文集》。趙孟頫畫馬頗有造詣,倪瓚多次在趙孟頫的馬圖上題詩,夸贊其畫馬技藝,如《松雪馬圖》中:“紛紛世俗爭模仿,兒子門生亦禿翁”。1365 年,宋克攜趙孟頫的《窠木竹石圖》來訪,倪瓚極其喜愛:“趙榮祿書畫之妙,殆是夙成,早年落筆便為合作,歲月既久,愈老愈奇耳。”感嘆趙孟頫書畫的絕妙以及技法的日益純熟。
(二)仕宦名流:王蒙、柯久思等人
王蒙,字叔明,為趙孟頫外孫,傳世的名畫有《春山讀書圖》。王蒙熱心于政治,曾擔任過泰安知州。王蒙與倪瓚情誼深厚,《良常館圖》便是二人合璧之作。王蒙作為晚輩,常到倪瓚處看望交流,倪瓚往往為其寫詩作畫,既為示范,亦作紀念。倪瓚為王蒙畫了一幅小像,并在上題詩:“余不溪上路,不到已三年。范蠡扁舟小,披圖思惘然。”這首畫跋除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勸告王蒙遠離仕途,王蒙是政治上的候鳥,與倪瓚的理想志趣迥異,但二人友誼卻未受影響。
柯久思,字敬仲,號丹丘,善畫竹。文宗朝曾參與鑒書博士,代表作有《竹石圖》。倪瓚和柯久思于 1338 年在清閟閣相識,“傾蓋何必舊,相知亦已深”一句道出相見恨晚的感慨。柯久思在 54 歲時因感染風疾而離世,倪瓚看到其遺留的《墨竹圖》后睹物思人 :“見柯敬墨竹,因懷其人,其詩文書畫、鑒賞古跡,皆自詡為當代所少。”這段題跋高度贊譽了柯久思書畫的創作成就以及鑒賞古跡的高超能力。
(三)地方鄉紳:顧瑛、曹知白等人
顧瑛,字仲瑛,和倪瓚一樣富且風流,著有《玉山遺稿》。倪瓚曾為其作《杜陵詩意圖》,倪瓚和顧瑛作為有財力有才學的地方鄉紳,積極組織過多次文人雅集。至正八年顧瑛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文人龍集,倪瓚欣然前往,楊維楨也參加了并為此次活動作記,繁盛一時。
曹知白,字又玄,號云西。代表作品《溪山泛艇圖》,曹知白、倪瓚與顧瑛并稱江南三大名士,依賴富足的家產和號召力積極舉辦文人雅集。曹知白為人隱逸,畫風清虛蕭散。曹知白畫風轉變時期有佳作《溪山泛艇圖》,倪瓚在上題曰:“云氣四時多似雨,濤聲八月大如雷。”這段畫跋多用比喻,是對所畫之景的進一步闡釋。
以上所列舉的人物只是倪瓚所交往的一小部分,交游經歷豐富了他的人生,珍貴的友人既是他情感抒發的對象,也是文學創作的良師,更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知己。和友人進行詩畫酬唱,這種精神上的富足都足以豐富他鮮衣怒馬的前半生并撫慰他顛沛流離的后半生。倪瓚所結交的友人大都具有隱逸情懷,因社會變革的影響,他們對現實有所疏離,交游能鞏固他們的隱逸心態,紓解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倪瓚交游經歷對其思想發展和創作都施予重大影響,其經歷擴大了人生閱歷,增強學術涵養,如倪瓚從張雨處吸收道家精髓,產生道家的審美方式,從而使繪畫呈現出物我合一、蕭澹飄逸的詩畫意境。趙孟頫善畫竹,認為“書畫本來同”。倪瓚從中受到啟發,以書法筆意入畫,后人評價其“云林畫里藏書法”。倪瓚也吸收了王蒙不少的技法,安岐評價其創作的《春山圖小橫幅》: “此圖書法俱佳,筆法王叔明,甚為奇絕。”倪瓚在交游中博采眾長而自成一家,不斷改善自己的繪畫技巧,其成就不僅影響了同時代的很多詩畫名家,也對明清及以后的畫家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沈子丞.歷代論畫名著匯編[M].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社,1943.
[2]楚默.楚默書畫文集——倪云林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
[3]容庚.倪瓚畫之著錄及其偽作[J].嶺南學報,1948(08).
[4]楚默.楚默書畫文集——倪云林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